2018-02-23 09:19:12 0
在制造企業特別是流程制造行業,存在一些需要按批號管理的原材料、半成品和成品(我們統一稱它們為料號),這些料號在庫房和加工現場都有明確的批次標識并隔離存放,在企業生產加工的各個環節,都要同時指定料號號和批號,批號和料號號被用來共同確認產品,這種管理方式叫批次管理。
批次管理的對象包括原材料、輔料、半成品和成品,涉及采購、加工、裝配等產品生產物流的全部過程。構成一個批次的單位產品的質量特性一般基本相同。在采購環節,通常供應商每次的供貨構成一個批次;在加工環節,構成一個批次的半成品、成品的生產條件應盡可能相同,即應當由原、輔料批次相同,生產員工變動不大,生產日期大約相同等生產條件下生產的產品組成批次,可以按每次生產入庫構成一個批次。 管理來源于需求,批次管理也不例外。在制造企業內,批次管理主要服務于以下幾種需求:
1.行業或國家強制性規定,對涉及人身安全、健康的產品或危險品必須進行批次管理。如藥品、食品。
2.企業成本核算的需要,針對于某些對價格比較敏感的料號,入庫的時候按照不同的采購價格區分批次。
(1) 批次管理貫穿于企業生產制造的整個流程
企業的采購、倉儲、生產、銷售業務中都可能會有批次管理要求,批次管理貫穿于產品生產制造的全過程。在采購業務中,我們關注來料在供應商內部給定的批次號,以便發生質量問題時能追溯到供應商內部。在生產制造中,我們關注每批產品使用了哪家供應商的批料,內部什么時間投產、哪個車間加工,當時的質量檢驗數據等。在銷售中,我們關注我們的各批次產品都銷售到哪家客戶,什么時間發運的等。在庫房中,要按料號和批次共同隔離、標識、記錄、查找庫存數據。
(2) 實現批次管理的幾個要素
材料采購入庫或產品生產入庫是批次號產生的時機,需要確定一個批次號分配給該批料號,批號可以自動生成或手工錄入,批號可以是無含義的唯一代碼,也可以帶有簡單的日期信息,但不應該對批次號通過復雜的編碼規則設置該批料號的特性信息,如采購入庫時,批次號不應該包含供貨商信息,檢驗信息等。生產入庫時,批次號不應該包含生產班組,加工人員,工序質量信息等。
● 批料號的特性
mes制造執行系統中以不同類型的事務記錄來表達各種業務,事務記錄成為了企業業務信息的載體,包含最詳細的特性信息,如采購記錄包含了供應商、供貨日期、供應商產品批次號、質量證明文件等,生產記錄包含了使用的材料批次號、生產日期、生產班組、生產人員、工序檢驗數據等。
● 出庫批次的確定
(3) 總結
批次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管理問題,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和成本,需要物流管理的配套規范,現場物流要能通過工位器具作到隔離、控制;同時,批次管理涉及到大量的數據記錄和查詢分析,融合到企業物流管理全過程中,需要企業應用的MES制造執行系統管理軟件在各業務環節支持批次管理。
企業現象:
1、沒有物料入庫管理流程:收貨隨意,沒有規定數據錄入電腦的時間和責任人。
2、沒有領料出庫管理流程:領料隨意,沒有規定領料單錄入電腦的時間。
3、沒有退補料管理流程:生產過程中因某些配件的質量問題而造成該訂單暫時不能生產,卻將其他零配件堆積在生產現場沒有及時退貨入倉,造成其他訂單的零配件缺貨也不能生產。生產中做壞的配件需要補料的,員工直接去倉庫拿。
4、倉庫沒有封閉式管理,員工可以隨意進去拿物料。
1、調整倉庫組織架構,倉庫主管下設倉管員、備料員、輸單員,制定了明確的工作職責。
2、制定物料入庫和出庫流程:物料的驗收和入庫、備料、領料和出庫都必須按流程來運作。
3、制定退補料管理流程:領出的物料因故不能生產的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退回倉庫;補料必須經過審批手續才能去倉庫領。
管理變革總結:
如何完善企業各部門的規范化運作流程,并確保員工嚴格按流程去運作,是很多中小企業沒能解決的問題。人的惰性是固有的,加上目前員工職業化程度不高,很難讓他們自覺工作,因此執行力自然很差。我們是如何解決執行力這一難題的呢?我們運用了管理三要素控制法,及一個完整的管理活動必須包括三個要素:標準、制約、責任。
1、標準:針對問題點建立相關的流程;
2、制約:相鄰崗位建立縱向或橫向的監督制約機制、稽核機制、考核機制;
3、責任:對流程執行的好壞程度進行獎懲。